四千年前,大禹怀揣“治水”之梦,披荆斩棘,呕心沥血,成功清除水患,名垂青史。时光流转,在今日,仍有众多如余元君一般的人,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无私奉献、敢于担当、干净干事、爱岗敬业。
思绪飘回 2012年8月,关中大地普降大暴雨。石头河东干输水工程遭遇前所未有的特大考验,配水站的防汛准备及应急救援工作也在此次暴雨中接受了严峻检验。
8月31日下午1点35分,配水站水情调度值班室接到中心防汛调度指挥发出的汤峪河道汛情预警信息,工作人员立即启动防汛预案,安排专人严密监控河道流量变化。2点15分,站领导带领技术人员赶赴现场察看汛情。2点28分,因强降雨,汤峪河来水量瞬间增加到305m³/s,创有完整记录以来历史最大值。转瞬间,距离供水渠道汤峪河渡槽东侧基础15米处,河堤被洪水冲开大洞,且在短短几分钟内,因洪水的肆虐,大洞不断扩大蔓延,输水工程面临严重威胁。汤峪河渡槽告急!汤峪河倒虹告急!
险情就是命令!千钧一发之际,2点55分,配水站迅速将险情汇报给中心防汛指挥部领导。3点40分,在中心防汛总指挥亲自带领下,技术组、安全保障组、工程抢险组等各级抢险队员紧急抵达现场。他们查看险情、封闭冲毁道路、研讨方案、调集防汛物料与机械,抗洪抢险的各项工作紧张而有序地进行着。经过全体抢险人员近五个小时的全力奋战,肆虐的洪水终于被降服,缓缓退去。此时已是夜里9点,所有人员长舒一口气。站在河堤上的抢险队员,抹去脸上的汗水与泥水,才猛然觉察到一天奋战带来的疲惫与饥饿。
时间来到2019年3月底,咸阳,“我家用水压力小”“他家还要提水吃”的声音此起彼伏,上百万人口的咸阳城以及西咸新区部分供水区域供水告急!
自3月25日0时起,石头河供水渠进入紧张的维修施工阶段。该供水工程是咸阳市和杨凌示范区唯一的地表水源,自2012年检修以来,由于城市自备应急供水能力不足,已连续六年多未停水检修。去年冬季以来,供水渠道连续两次出现不明原因的浊度瞬时增大,经外部反复检查未能查明原因。且近几年在日常巡查、检查中发现,供水工程出现建筑物连接段和部分闸门漏水、衬砌渗漏、明渠加盖塌陷等问题,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城市供水的安全运行。为此,对供水工程进行全面检修迫在眉睫。现场8个工作组200余人按照方案,24小时不间断地进行高质量检查维修工作。他们对供水工程设施进行全面检查,消除日常巡查检查中发现的供水安全隐患,对供水渠道内部长时间行水的受损情况和安全隐患进行排查,确保供水工程安全运行。全体人员加班加点组织施工,力争提前恢复城市供水,让群众早日喝上安全、优质的石头河水。
在石头河供水渠上游周至县广济镇南大坪村的维修现场,西咸供水渠道 8#-3 隧洞清淤、维修、维护工程正在紧张进行。只见工人师傅通过城市供水渠道通气孔,利用起吊机械将淤积物用吊桶一桶一桶垂直调运上来,平均每十分钟调运一桶,再用三轮车运至弃渣场。在距地面20米深的西咸供水输水隧洞里,洞径两米高,呈马蹄形,洞壁由混泥土浇筑而成。整个隧洞阴暗潮湿,工人师傅只能借助矿灯或手电照明进行施工。隧洞中的温度仅在0到3度左右,洞内积水最深处达30到40公分。隧洞转弯处也是淤积物堆积严重之处,工人师傅用撅头、铁锨将淤积物装入手推车,再推运一公里左右的路程到达通气孔位置。
3月27日,时任咸阳市市长卫华带队检查中心城市供水干线抢修工作,并慰问施工人员。卫华一行来到供水工程 8#-3 检修施工现场,这里是2018年出现两次浊度增大情况的主要维修点。他们为维修人员送来了矿泉水、纯牛奶、火腿肠、方便面等慰问品,对我中心不分昼夜、全力抢修表示感谢,并嘱咐施工人员注意夜间温差大做好防寒保暖,在保证施工进度的同时,做好现场安全管理,确保提前恢复供水和安全维修两不误。
2019年4月1日6时,石头河水沿着50公里的管道潺潺流至咸阳城,比计划预期提前了四天。
繁忙的水利工程建设工地,施工人员挥汗如雨;田间地头,技术人员细心检测灌溉设备;城乡供水管道抢修现场,维修人员挑灯夜战;防汛抗旱的日子里,全中心上下,夜以继日,坚守岗位,严阵以待,防患未然。
这就是我们的石头河人,他们心怀水利梦想,脚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没有豪言壮语,却忘我奉献于事业。他们每一个人都只是水利战线上一颗细小的螺丝钉,但他们却又是实现水利梦想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愿我们每一个石头河人能够继续发扬“团结拼搏,求实创新,敢于争先,自觉奉献”的石头河精神,积极进取,顽强拼搏,以崭新的姿态投入工作,为了石头河美好的明天,更为了我们自己的幸福生活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