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风故事】回头,你还在

时间:2022-09-08 08:03:37   来源:党委办   作者:马晓鸥   浏览次数:【字体:

回头,你还在

在那个贫瘠的年代,曾经养育和陪伴了我的亲人,用他们最质朴的情怀、最勤劳的双手、最坚韧的品性给予我童年乃至以后人生最大的教诲,让我在生活中得以快乐和温暖并且把她传承和发扬。                      

                                                     ——题记

女娃娃上桌吃饭,也要上学

我的印象里小时候家里人很多,每顿吃饭要三个桌子。爷爷奶奶、伯父、大妈、爸爸、妈妈一桌,几个哥哥一桌,我们几个姐妹一桌。这个庞大的家族里爷爷是家长,是绝对的权威,他不苟言笑但说话又及温柔。妈妈说过全村里只有我们家的女人和孩子能上桌吃饭,她还是姑娘生活在娘家的时候从来没有上桌吃过饭,哪怕是过年,都是和外婆在厨房的灶台上吃,但是自从嫁给了爸爸之后就和爷爷奶奶们一起吃饭了。自我记事起爷爷总是把给他的第一碗饭递给奶奶,奶奶总是含笑接住。妈妈说这是给一个女人最大的爱和尊重。家里几个年长的哥哥都相继送去上了学,我们每顿围坐在一起吃饭的碗里似乎再也分不出一分钱,但是伯父家的大姐姐和我的姐姐也到了该上学的年纪,那个年代里都没有饭吃哪里还有上学的钱,男孩子上学都寥寥无几更别谈女孩子上学。但是,在一个大家围坐端着清汤的晚饭时间,我爷爷用温柔且坚定的语气说:“明天把后场晒干的扒地草卖了给珍珍和娟娟报名上学!”幼小的我拍手喊到:“我也要,我也要”“以后咱家的女娃娃到了年纪,都去上学”“达,这,这咋行……”爸爸面露艰难!“达,明个我俩就去卖草,送娃上学”大妈拉着妈妈的手激动地说。

是啊,能不激动吗?有人理解尊重你,有人在饭都吃不饱的时候仍能让你的孩子接受教育改变命运,作为母亲自然是喜极而泣!以今天的眼光来看,一家人一起吃饭,孩子们上学那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但是在上世纪的60年代的农村,实在是一件叫人惊讶的事。爷爷对待奶奶是爱,对待两房媳妇是理解、对待我们姐妹是支持。爸爸说他的爷爷就是这样的心性,爷爷对家庭女性的这种温情和尊重来源于他的祖辈也根植于他的子孙。

耕好了地,就有收成

大概在我十岁的时候分产到户,家里有了很多土地,全家人都特别地高兴,那年家里种了十几亩地的玉米。暑假里我们这些孩子都放假在家,会帮助大人给玉米上肥料,然后用锄头再把肥料埋好,在玉米杆的根部修一个小小的树盘。女娃娃们用脸盆乘肥料,再用手把肥料一小把一小把的放在玉米杆的根部,要离近但不能挨着。大伯、爸爸和几个哥哥则用锄头埋肥料,一人两行。这件事说起来简单但是做起来真的很难,玉米地里密不透风的热,玉米叶子划在脸上胳膊上硬生生的疼,那端在手的盆子里的碳铵肥料真的能薰死人!我端不动一大盆的肥料,手也不够大,每次都是三哥先帮我上肥料,盆子里的肥料剩下一小半的时候再给我,他自己再去埋肥料,等我用完了那小半盆的肥料之后我就喊:“三哥,完了”!三哥放下锄头再去地边乘肥料,有时候袋子的肥料剩得不多时,三哥干脆就直接背着袋子到地中间。所以我们总是落后,有一天我实在是干不动了,就坐在地头哭,任谁喊我都不行。爸爸们都只好放下锄头来哄我:“来,来娃娃们,都来,都歇嘎”,爸爸一喊,大家伙放下手里的家具都坐到了地边,“我娃们都是好娃,整个假期都帮大人下地干活,就连咱家最岁的狗娃(我小名)都不例外,我娃们比大人都辛苦,把课本学了,把作业写了,还把分给各人的玉米地锄了,我娃们把各自的事情做的有模有样,我娃们有担当、有责任!咱耕好了地,就有收成,秋后开学了叫你妈给我娃们一人做一身新衣服。”爸爸说完又转过来抱住我说:“狗娃,我娃虽然岁又是女娃娃,但是我娃一样不比你哥们差,你姐们大了能端动一盆子,我娃就轻快轻快半盆半盆来,现在有你三哥帮你,长大了走到社会没有你三哥谁能帮你?你看你三哥也还是个没有长大的娃娃,你要学会自己的事自己干,今儿这地是最后一片地了,我娃都坚持一个假期了,最后的这点能不能再坚持?”我抹着眼泪说:“爸,我能”!

如今,爸爸离开我们姊妹已经十多年了,他的那句“耕好地,就有收成”给予我的不仅是当年的一句口号,在以后的生活里,我始终坚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无数个想要放弃逃避的时刻都会默默地坚持,勇敢地承担起属于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自然的馈赠分给大家尝

我小时候经常跟在妈妈身后,在厨房玩耍,看她忙前忙后,为一家人做饭、做汤。她从后场的菜地里割一把韭菜和海白菜,再刨两窝洋芋,韭菜摘净洗后切成两公分的小段,海白菜过开水用凉水浸泡,洋芋去皮切成小块,面粉伴成絮状,大铁锅里滴油韭菜翻炒后乘出,倒进洋芋添水焖熟,再加水等锅开后撒进拌好的面絮,用勺不停地翻搅,等面糊溢上锅后去火加盐和作料,最后再把炒好的韭菜和浸泡的海白菜淋干放进锅中。农村里没有好的吃食,仅有的菜品也是少得可怜,“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但细致的母亲总是能变着花样的做很多的饭菜:野菜蒸麦饭不用说,冬天里腌萝卜白菜也是常见,让我真正大开眼界至今也不能忘怀的是,妈妈会用花瓣做小吃。我家院子有一棵玉兰花,每年农历的三月三前后,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那树花就悄然绽放,像是专为我们而开。每到这时妈妈就搬来梯子,上树摘花 。玉兰花洁白,花瓣厚实,拌上面粉和鸡蛋上笼蒸5分钟就能闻到香味了。我最喜欢看妈妈摘花瓣的表情,那样细致,那样温柔,有一片花瓣特别大时她会眯起眼,在阳光下仔细看花瓣的脉络。这时我也会学妈妈的样子摘下一片花瓣在阳光下人模狗样儿地看,妈妈总会说:“这花可真干净呀,狗狗也要像这花一样美,一样透明”,我就说:“妈妈才是最美的”。然后我们就笑,笑着笑着糊涂我就睡着了,等我醒来,那带着麦香和鸡蛋味的玉兰花瓣就蒸熟了。妈妈会把她分给左邻右舍,她说:这是自然的馈赠,要分给大家尝。

清贫年代里的美食总是叫人难忘,至今,我家院子的玉兰树年年开花,每每这时妈妈仍然嘱咐我摘下一箩筐花分给左邻右舍,他们有的拿去蒸,有的蘸了牛奶鸡蛋烤,有的放进油锅炸,但不管用哪种方式做,都是我们大家搁在一起食用。我知道,这是妈妈留下的规矩,她给予我的除了唇间的美味还有对生活怡情怡兴的追求并把她的所求分享给每一个人。

如今,我年岁渐长,为人妻为人母,已到了不惑之年,祖辈最温暖的指引,仿佛就在昨天;父母最温情的疼爱,还在身边,生活真好,一回头,你还在


网络编辑: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