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风故事】我的家风故事

时间:2022-09-19 09:31:58   来源:工程局   作者:张宝莉   浏览次数:【字体:

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一个良好的家风就是一所好的学校,它影响着我们的心灵,是一种无言的教育。说到家风,我想到了外婆的“勤俭”,母亲的“热心”。

外婆:勤俭持家。

改革开放初期,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外婆一家的生活比较拮据。只有过年的时候,一家人才有可能吃上一顿热乎乎的饺子。外婆白天忙地里的农活,有了空暇就织布纺线,晚上在煤油灯下做针线活,纳千层底布鞋,或者给孩子们缝衣服。衣服通常都是老大穿完缝缝补补又给老二、老三穿。虽然衣服有补丁,但是心灵手巧的外婆会在补丁上绣上花或者小动物什么的,妈妈和小姨舅舅们出门总能引起小伙伴们的羡慕。老屋的院子被外婆收拾的妥妥帖帖,还开辟了一块小菜地,里面种些应时的蔬菜,有西红柿、南瓜、豆角……旁边又搭了个鸡窝养群小母鸡,时常能收获些鸡蛋,这些鸡蛋在当时可算是改善了一家人的生活质量。

母亲:乐于助人。

母亲是个“热心肠”,小时候,父亲在外工作,母亲带着我们兄妹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虽然每天下地干活累的腰酸腿痛,回来立即洗衣做饭,照顾爷爷奶奶,毫无怨言。只要听说谁家有事,二话不说立即前去帮忙。谁家婚丧嫁娶她总是冲锋在前;谁家缺针少线,她慷慨相送;谁家没钱治病,她宁可自己一分掰成两半使,也要给别人解燃眉之急。

岁月留痕,六岁那年的一幕成为永恒的记忆。那是一个夏日的午后,有一个衣衫褴褛、拄着一根破损的竹竿、拿着一个破碗的乞丐,站在我家门口乞讨。母亲听到乞讨声,连忙走出去,让那个人进屋,坐在凳子上,接着就去给那人拿吃的。当时家里仅剩一碗饭,是留给在外干活还没有回来的父亲的。我说:“妈,我爸还没吃呢!他回来吃啥?”母亲只是应着“你不用管”,手已经把饭递给了乞丐,让他赶快吃。我很不解,生气地离开了。那个乞丐走后,母亲来到我身旁,语重心长地说:“你没看那个人饿得走路都站不稳了,做人要善良,不能老想着自己,不能做冷漠、自私的人,要多做善事。”从此,母亲的话深深地烙在了我的心中,我学会了与人为善。此刻,儿子在西安一座天桥上给乞丐碗里放两元钱的画面又浮现在眼前,我的眼睛不禁湿润了,小小善举,良好家风在传承。

家是我们内心最深处的根,而家风则在家庭的温情中传递、熏染,影响着家族每一代人的成长。让我们每个家庭都树家风、立家训,积极践行家国情怀,爱国护家。


网络编辑:宣传